秋夜静坐窗前,心境慢慢归于一种有如秋日湖水般的平和状态。书桌上是《茵梦湖》的四个译本,两新两旧,已经时隔了半个世纪。
台奥多·斯托姆(1817-1888)
是德国十九世纪中叶的著名小说家和抒情诗人。《茵梦湖》是他在青年时所写的一部最成功的中篇抒情小说。
我的两个旧本,一个是巴金先生1943年9月翻译的《蜂湖》;一个是上海北新书局1946年发行的张友松先生的《茵梦湖》英汉对照本。两本旧书中,又自然地引出了二位译者,一位是郭沫若先生;一位是朱?。巴金先生将斯托姆的《迟开的蔷薇》、《马尔特和她的钟》、《蜂湖》三篇小说收集在一起,并在“后记”中说:“十年前学习德文时,曾背诵过斯托姆的《迟开的蔷薇》,后来又读了他的《蜂湖》,《蜂湖》的中译本(即郭沫若先生译的《茵梦湖》)倒是二十年前在老家里读过的。”郭沫若与钱潮最早发行的《茵梦湖》合译本,由上海泰东图书局1921年出版。
另一个译者,则是张友松先生在译者序中提到的朱?了。他写道:“我所根据的英译本是很可靠的。我虽不懂德文,但是拿英译《茵梦湖》和朱?君从德文原本译出的中文本对照起来,只见朱君疏忽了许多微妙的地方,而没有发现意思根本不符的词句。”
郭沫若先生的中文初版本自是难以觅到了,其次尚有唐性天的译本《意门湖》,朱?的《漪溟湖》,罗牧的英汉对照本,均是我永远追寻的内容。
巴金和张友松先生的新本,则是我现有的197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《外国短篇小说》和198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《茵梦湖——外国抒情小说选集之一》两个版本,与旧本两相对照,颇多情趣。
巴金先生在《序》中曾谈到:“现在选出《蜂湖》等三篇来,编成一本小小的集子。我不想把它介绍给广大的读者。不过对一些劳瘁的心灵,这清丽的文笔,简朴的结构,纯真的感情,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吧。”
张友松先生在谈及翻译动机时则说:“论文字的秀丽轻飘,论描写方法的活泼高妙,《茵梦湖》可算是在文字上下功夫的读者们最好的读物,所以拿它来作对照本的材料,实在是再好没有的了。”同时,也对《茵梦湖》给予了中肯的评价,他说:“我以为我们对于旧时代的文学,纵令抹煞它的一切的价值,至少也要取其技巧上的长处以作创造新时代文学的根底。”我想,这大概就是《茵梦湖》得以流传至今,且有众多文人学者忙于推荐的价值所在了。